新华社太原5月23日电(记者李紫薇 唐诗凝)“玻璃一开始是舶来品,到祁县后,在代代工匠的努力下,变成了当地重要产业、工人的糊口活、展示中国文化的‘小窗口’。”在位于山西省祁县的红海玻璃文化艺术园展厅里,祁县玻璃器皿(玻璃烧制技艺)工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李健生对记者说。
祁县地处山西中部,有着“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的美誉。晋商把茶叶、丝绸等中国特色产品卖到国外,又把国外的玻璃产品和工艺带回国内,祁县的玻璃器皿就这样慢慢形成产业并发展壮大。从儿童玩具、马灯罩起步,到如今的蜡台、风灯、果盘、花瓶和工艺品等10余个系列。
五彩斑斓的花瓶、器型丰富的分酒器、玲珑剔透的玻璃杯、造型精巧的装饰品……展厅里,在柔和的灯光下,上万件玻璃器皿营造出了一个晶莹透亮的漂亮“世界”,成了游客在祁县的重要打卡地。
在李健生背后,一幅巨大的“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图占满了墙壁,上面画着祁县玻璃向中东、西亚、东南亚、俄罗斯等地的出口线路,记录着玻璃器皿的出口足迹。这些远销世界的玻璃制品,工艺复杂,同时保留了人工吹制玻璃的古老技法,这项技艺已经传承了100多年。
李健生说,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他一直在思考玻璃制作工艺的市场化和现代化。在创办公司的过程中,李健生带领团队制定玻璃器皿生产标准、定期开发新器型、改良玻璃生产传统工艺。
走进山西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侯巨俊手持空心金属吹杆,从高温炉里快速挑出融化后的玻璃熔液,将其放入模具后对准吹杆吹气,同时用手旋转吹杆。玻璃熔液在模具内慢慢冷却,杯口部分就随着她恰如其分的吹气渐渐成型。嘴里的气、手里的劲、眼里的神,成为传统玻璃吹制老手艺人的“一干绝活”。
接下来就进入拉挺环节,这项技艺是人工吹制玻璃高脚杯工序中最难的一环。玻璃溶液一旦接触空气,冷却速度非常快,拉挺师傅必须一手不停地转动玻璃杯,一手拿钳子又稳又快地将胶状的玻璃熔液进行拉拽,使它变成高脚杯的“腿”。一只杯子在手里停留不会超过10秒,对长短、粗细都要有十足的把控。
在出厂前要拿尺子认真进行质量控制,山西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人工吹制玻璃的不合格率长期保持在5%以下。
工人马庆军从业43年了,从取料小工开始,他跟着师傅认真学习了半年时间,才独立吹出了一个合格的玻璃器皿。最难熬的是夏天,工人需要在高达1000摄氏度的窑炉旁工作。马庆军记得,身上的汗一刻也没有断过,背上的痱子长得密密麻麻。
侯巨俊说:“‘吹’出来的杯子符合生产标准,一方面靠师傅们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生产经验,另一方面也要靠生产工具的改良。两者结合起来,现在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的误差不会超过1毫米。”这几年,生产使用的靠板、夹板、 顺盈线路测速!开口钳等工具都一点点进行了改良,更加适合工人们的工作习惯,更加有利于生产出合格的玻璃器皿。
在加工车间,王潇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为玻璃“作画”。经过勾线、堆花、上色、一遍又一遍地烧制,原本普普通通的玻璃瓶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正在加工的玻璃器皿是阿拉伯商人的定单,这款借鉴了中国瓷器造型,结合了阿拉伯人审美设计出来的花瓶备受对方欢迎。
此前,王潇和李健生共同研发了上千个瓶子,很多灵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王潇介绍说,中国瓷器的器型、中国壁画、布艺等的花纹都给了他们很多启发和借鉴。最近,他正尝试在器皿装饰中融入更多中国的菊花和牡丹造型。“希望更多人借助出口的商品接触到中国文化,喜欢上中国文化。”王潇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5日起南方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天气 专家提醒:四川、贵州等局地有暴雨灾害中风险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聚焦学习任务群,探索读写一体化教学新样态!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习作教学专题研讨会,来啦!
历时两年半,三星显示 QD-OLED 显示器面板累计出货突破 100 万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