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秀洲区洪合镇的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陈列在展示橱窗里的晶莹剔透的光学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这里展示的产品,包括棱镜、透镜、玻璃晶圆、玻璃非球面透镜等。”公司办公室主任郁亚娟向记者介绍,公司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智能穿戴设备、VR/AR、智能驾驶、安防监控等众多新兴领域和场景,尤其是由产品衍生出的玻璃非球面模造、超精密玻璃晶圆制造等技术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
蓝特光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将光学元件抛光、镀膜、玻璃模造、超高精密加工、半导体玻璃晶圆制造、半导体光刻显影技术、半导体清洗和检测等多种跨领域技术集成整合的光学企业,连续多次被评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
蓝特光学的前身为嘉兴蓝特光学镀膜厂,创办于1995年。近30年时间,蓝特光学从一家只有5名员工的小厂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光学产品制造企业,并在2020年9月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嘉兴市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蓝特光学靠的是什么,是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的?
3月20日,秀洲区举行2024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118亿元。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年产5100万件玻璃非球面透镜技改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玻璃非球面透镜产品是蓝特光学近年来打造的拳头产品,主要应用于成像、激光准直、光通信、车载四大领域。尤其是成像类玻璃非球面透镜,可用于智能手机镜头、短焦距投影镜头、安防镜头、车载镜头等多个领域。
制造难度大、准入门槛高,这是业内对玻璃非球面模造技术的普遍评价。早在2012年,蓝特光学就进入相关领域的研发及试制阶段,而当时国内在这一领域还是一片“荒地”。“差不多3年时间,公司的玻璃非球面透镜还一直停留在研发阶段,没有产出任何成果。”回忆起那段“黎明前的黑暗”,蓝特光学董事长徐云明仍记忆犹新。
顶着巨大的压力前行,这一项目终于在2015年迎来转机,两项关键技术先后取得突破。2016年底,公司“年产1125万件精密模压非球面玻璃光学元件项目”成功中标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强基项目。
“微棱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是蓝特光学IPO募投项目之一。该项目已于去年6月进入正式量产阶段,当前正处于满负荷量产出货中。
作为该公司的又一拳头产品,微棱镜能够调整入射光线的走向与折射角度,从而达到手机镜头光学调焦的目的。这款产品极大地提升了光学设备的性能,被广泛运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虚拟现实设备等终端产品,为使用者提供了出色的视觉效果。
“微棱镜的制造,对工艺精度要求非常严苛,涉及100多道复杂工艺,加工过程涵盖光学、材料、机械自动化、信息工程等多个专业。”徐云明介绍,该项技术将成为消费电子领域成像系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技术员出身的徐云明一直重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从不吝啬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
蓝特光学建立了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标准,通过股权激励、提高薪金等方式,与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为了充分激发科研团队的创造力,企业在2015年推出了“项目合伙人制度”,即在股份有限公司的框架下,以重大研发项目为核心设立平台,公司和研发团队事先约定好盈利分配比例,并在项目实现量产后进行相应激励。
“简单来说,就是将企业平台向研发人员开放,请他们运用公司的设备、资源和自身的聪明才智一起创业。”徐云明说,“此举一方面增强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另一方面有效提升了项目推进的速度和质量,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科研的道路上,只要不放弃,就是走在成功的路上。”这是徐云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每个企业员工“敢想敢创”的底气所在。
数据显示,2022年蓝特光学总营收3.8亿元,研发费用投入超6000万元,研发占比达到17%。同一年,蓝特光学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持续以创新驱动发展、扩大市场占位。
近两年,秀洲加大光电产业培育力度,与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智能光电创新中心联合共建“秀水光谷”产业园,打造光电领域高能级科创平台。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企业落户秀洲,产业集聚氛围日渐浓厚。例如,蓝特光学的上游企业科尔迅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已经与园区达成协议,计划投资1亿元建立产线,开展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研发。
秉持“研发就是公司的未来,对研发人员保持包容敬重之心”的理念,蓝特光学将持续推动工艺技术改进和产品性能提升,在精密光学加工及先进光学制造领域保持竞争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一代神车“停产”!比奥迪A4漂亮10倍,从25万降至16万,却无人识货
四川德阳一落马干部忏悔:乡亲取名为“范大学”,51岁自认升迁无望,变成“有缝的蛋”吸引“苍蝇”
新华社权威快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中国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CCTV5直播!意大利决战瑞士,1-0=进8强或踢英格兰,22岁悍将停赛 顺盈电脑挂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