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拥抱新质生产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资本市场重任在肩。
深市上市公司坚持科技创新,以“新”为旗,以“质”为擎,超七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近五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原创性技术产品和颠覆性研发成果竞相涌现,澎湃新动能加速释放。近5年多来,近80家深市公司荣登国家科学技术奖榜单,成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本报推出“向新而行 以质取胜 自立自强——深市新质生产力巡礼”系列报道,走进深市上市公司,探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优秀样本,描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群像。敬请关注。
经过开料、CNC(数控机床)加工、丝印、清洗、抛光、镀膜等上百道精细加工及检测程序后,一片普通的玻璃最终“摇身一变”,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手机屏幕面板和流光溢彩的手机背板。
“一部蓝思发展史,也是半部全球手机发展史!”在蓝思科技展厅参观后,曾有投资者忍不住发出这样的赞叹。作为视窗防护玻璃领域的开创者和引领者,蓝思科技三十余年前以一片玻璃起家,如今已经成为近千亿市值的创业板代表公司,“朋友”遍布天下。从海外的摩托罗拉、诺基亚、苹果、特斯拉,到国内的华为、小米、荣耀、OPPO、vivo,打开蓝思科技的客户名单,一家家明星企业位列其中,共同组成了公司庞大的“朋友圈”。
技术的浪潮不断向前奔涌,行业的潮水始终不停变迁。然而,无论是在手机狂飙突进的年代,还是智能终端蓬勃发展的时期,抑或是智能汽车与智能穿戴方兴未艾的现在,蓝思科技始终以玻璃为原点,坚持创新深耕技术;同时以玻璃为支点,不断开拓新领域、新市场,踏着时代浪潮不断前行。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进蓝思科技,探寻这块中国玻璃走向全球的奥秘。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年3月,蓝思科技的“老朋友”——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现身上海苹果中国总部,并与蓝思科技在内的三家供应商进行了会面。
作为“果链”龙头,蓝思科技从2006年就成为了苹果供应商合作伙伴。从为初代苹果iPhone生产玻璃防护屏,到为其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表等多条产品线生产玻璃、金属、蓝宝石、陶瓷、塑胶等零配件,再到为苹果最新的智能头显Vision Pro供应显示玻璃面板,在十余年的合作中,蓝思科技参与了苹果每一款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这是我从业35年以来最难做的一款产品。”在谈及公司为苹果Vision Pro生产的玻璃面板时,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据了解,该前盖玻璃不仅在外观上要曲线优雅,在光线透射、折射以及反射控制等方面也需要满足严苛的标准,采用3D成型、压层等方式制造,涉及热弯工艺、精密磨削、抛光及镀膜等复杂的工艺和步骤,技术含量非常高。
事实上,纵观蓝思科技的发展史,敢于啃技术“硬骨头”、把“难做的产品”做出来,这样的案例上演过许多次。
2003年,国际知名手机厂商摩托罗拉准备推出旗舰机V3。彼时,摩托罗拉的原供应商无法解决屏幕印刷油墨易脱落和玻璃易碎的问题,希望蓝思提供解决方案。周群飞回忆道,当时她带着团队3天3夜未离开工厂,经过在不同温度、浓度参数等的反复试验,攻克了油墨、镀膜、离子交换等技术难关,并通过了抗冲击检测,最终成为摩托罗拉在中国内地的第一批正式供应商,也成就了当年销量过亿的摩托罗拉V3手机。
2006年,苹果计划推出智能手机,并设计出了“消灭”手机键盘的全面屏。这对屏幕透光率等参数要求极高,苹果此前合作的厂商都做不出来。蓝思科技则率先采用CNC加工玻璃,独创超声波钻孔技术,并独家开发油墨,并从此建立了十余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离子交换化学钢化工艺大幅提升了玻璃强度;防指纹镀膜的发明专利让全球消费者使用的手机屏幕有了防污防汗功能;渐变工艺助推了手机多彩外观的发展方向……通过一次次的研发创新与技术攻关,蓝思科技创造了多个业内第一,将许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正是因为深耕玻璃技术,做到别人所不能做的,蓝思科技才能赢得众多客户的青睐,拿下一个又一个大订单。
持续的技术突破,离不开持续的创新与科研投入。蓝思科技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自2015年上市以来,公司累计投入研发金额超过150亿元,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200多件,居行业前列。去年10月,公司在原有研发体系上成立了蓝思创新研究院,聚集了300名以上全球高层次科研人才、3000名以上研发工程师,重点针对行业领域关键技术、共性问题、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让蓝思科技的研发创新能力“更上层楼”。
过去几年,消费电子经历了一段颇令行业煎熬的低迷期。然而翻阅财报,蓝思科技却在“逆风”的环境下跑出了稳健的增长曲线,实现了良好的业绩表现。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蓝思科技的营收连续五年保持正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98亿元和3.0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57.52%和379.02%。强劲的增长态势与领先行业的盈利能力,彰显了蓝思科技穿越行业周期的韧性。
回首三十余载的发展历程,周群飞表示做玻璃是自己不改的初心和终身的追求。而对于一家想要“长青”的科技公司而言,除了要在技术上持续深耕,还需要不断为技术寻觅有前景的市场,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从很早开始,蓝思科技就以玻璃作为支点,进行战略产业与产线的提前布局。一方面,垂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具备了ODM一站式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布局可穿戴设备、新能源汽车、光伏新能源、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
这一“跳跃”,不仅让蓝思科技降低了对单一消费电子行业的依赖程度,也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蓝思科技向记者表示,公司早在2015年就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是早期切入汽车业务的手机零部件厂商之一。2017年,公司开始供货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特斯拉,并成为该品牌全球一级供应商;2022年,公司又进入了国内一些新能源汽车的一级供应商业务。截至目前,保时捷、奔驰、蔚来、理想、小米等全球三十多家头部车企已成为蓝思科技长期合作的客户。
“新能源汽车业务已成为蓝思科技‘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双轮驱动战略中的一极。”蓝思科技表示。据了解,蓝思科技已经打入汽车玻璃产品,包括车载中控屏(零部件及组装)、仪表盘组件、大尺寸汽车玻璃、B 柱组件、车载装饰件、反光镜、后视镜等。此外,蓝思科技还拓展了车窗、天幕与挡风等汽车外观玻璃领域,并且实现减薄增透,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赋予更多的功能性,符合汽车轻量化趋势。
有消费电子领域的“老朋友”,也广交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新朋友”,多年耕耘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财报显示,蓝思科技去年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座舱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9.98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9.17%,同比增长 39.47%。民生证券研报分析称,蓝思科技汽车业务营收维持高速增长,占公司业务比重逐步提高,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不能等客人来了再建酒店,也不能因为风险而排斥创新”。对于未来的发展,周群飞始终保持着开放与探索的心态。在她看来,只有不断研发创新加强技术储备,同时积极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扩展业务层面,才能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而蓝思科技正在建的这家“酒店”,就是AI(人工智能)。在AI加持下,智能设备将再次迎来新的风口,所有的智能终端设备都值得重做一遍。当下,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正在AI技术的驱动下经历着硬件升级和功能革新。不仅苹果、微软、三星、荣耀等厂商推出了AI手机及AI PC,英特尔、高通、AMD等公司也发布了支持AI服务的芯片。
周群飞表示,AI除了将带来“换机潮”外,还将让蓝思科技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得到很大的延伸与扩张。“不再局限于手机一个终端,将来很多智能终端都可以用我们的产品,这将是蓝思科技新的业绩增长点。”周群飞说。
这意味着,必须未雨绸缪,抢抓AI风口,为未来迎接更多的客人做好准备。据悉,蓝思科技一直与全球客户就AI需求带来的硬件升级和整机组装业务进行探讨,助力众多品牌发布了多款集成AI功能的AI手机和AI PC。例如,蓝思科技为头部电脑品牌的AI PC提供了硬件支持,向其提供金属件、键盘、玻璃防护屏等零部件,中国首款AI手机同样也是由蓝思科技提供组装。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2024年AI手机出货量将达1.7亿部,渗透率达15%,AI PC新机出货渗透率将超过50%。在广阔而诱人的巨大市场面前,蓝思科技作为提前布局了新材料应用、结构件、模组和组装的企业,也将吸引更多“新朋友”,让全球“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一方面死磕技术,另一方面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蓝思科技凭借着前瞻性的眼光和敏锐的嗅觉,精准捕捉行业趋势,应对每一次变革浪潮,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这正是其“朋友”遍天下的原因,也是其穿越周期、稳居潮头的踏浪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