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洪运娱乐-首页,玻璃色彩透明、反射光芒,可以做出丰富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各种切割打磨、抛光窑铸等加工蚀刻,皆有无限艺术可能。
美国艺术家Danny Lane于1990年代开始从事大型公共雕塑创作,并于2006年负责Borealis公司管理,在美国底特律为通用汽车文艺复兴中心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玻璃雕塑,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虽然Danny Lane的作品范围很广泛,但他始终对玻璃有着独特的情感,有时候他也会在玻璃雕塑里加入一些灯光效果,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增强作品与观众的互动性。
下面这些注水的塑料袋,看起来一戳就破,上升的气泡和流动感,更让人对此深信不疑。
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塑料水袋,而是由美国艺术家Dylan Martinez手工模制的热玻璃雕刻系列作品。
美国艺术家Dylan Martinez擅长用玻璃探索视觉互动,透过光、空间与形体的变化冲击观者的视觉经验,他想挑战人们的双眼,启发人们去关注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轻信事物的表象。
这是乌克兰艺术家Nazar Bilyk的作品,名字叫《Rain》,他以青铜和玻璃为材料,塑造出一个仰起头望向天空的人,脸上静卧着一颗巨大的雨滴,粗粝、刚硬的青铜和光洁、晶莹的玻璃形成了质感、体积乃至视觉关系上的强烈对比。
有人曾这样描述过这件作品:“我仰望星空时,一颗巨大的水滴落在了我的脸上,我仿佛看见了整个宇宙”。
Nazar Bilyk认为《Rain》表达了一个人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迷茫,希望人们可以从晶莹的水珠中看到世界,从各个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
越南艺术家Kim KototamaLune喜爱制作玻璃雕塑,她在没有模具的情况下用玻璃网格的形式把它们加工成雕塑,在黑暗的房间展示。这种呈现方式允许光线渗透,既从内部照亮雕塑,又在周围的墙壁上投下戏剧性的阴影。
Kim KototamaLune出生于越南,现在在法国生活和工作。文化身份和生命起源都是她的灵感来源。她在接受《Colossal》采访时表示,她试图创造一个“未知的领域,以便与生活在我们体内的“陌生人”进行无声的对话”。
日本艺术家Takashi Kuribayashi偶然发现了一棵被砍倒的树,创造了这个装置——《TREES》。他将树干的部分切割下来放入玻璃盒子中,其余的玻璃盒子里则装满了他在新加坡发现的树叶和小植物,因此从某个角度看时,这些玻璃盒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树”。
玻璃盒中的树木形象也说明了在城市里,植物是如何在受到严格控制的环境中生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树干的各个部分将腐烂,在此过程中这些枯枝又会赋予新的生物和生态系统以生命,因此每个玻璃盒子都将拥有一个小的世界,期许生命循环的下一次绽放。
美国艺术家Stephen Knapp以独创的光绘,掀起了21世纪艺术的新革命。他找到了绘画、雕塑与建筑的交汇点,以玻璃为笔,让虚无缥缈、平凡无奇的单色光线在他的作品中呈现出多变而璀璨的面貌。
Stephen Knapp将玻璃切割成独特的形状,让平凡单调的光线呈现出璀璨的艺术美感。这些装置的效果,并不是事先在电脑上做好草图的,而是在搭建装置的过程中根据直觉设计出错综复杂的色块。
一条条细细的丝线,牵挂着一块块玻璃碎片。四周无风时,碎片组成一个圆润的球体,当微风穿梭其中,球体被“摧毁”的同时发出清脆的玻璃撞击声。当风止,球复原。平衡恢复后,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这种脆弱的平衡感在日本艺术家Minako Shirakura的作品《球形-对话》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Minako Shirakura看来,世界就像蜘蛛网一样,充满张力与灵活性,并保持着一种精巧而脆弱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也表现在作品中——玻璃和镜面被悬挂在细线上,呈现一种多元的“中间状态”,在重力作用下,它们被拉向地面,却又在细线的作用下在空中漂浮。
这个静态的作品实则是一场长达五分钟的“表演”,随着展厅中制造的风,这些玻璃碎片会相互碰撞,发出风铃一样的声音,球形体下面是仿日式庭院的圆圈砂石,与玻璃的声音共同营造一种宁静氛围。
这些新奇夺目的玻璃艺术品正如威士忌一样,用时光淬炼,最终酿造出美之精华。每件唯美之作,都是灵感和激情迸发的产物,以独特的方式唤醒我们内心沉睡的感动,让心灵始终保持对美的期待。